上面說過時間控制的問題,現在不再重述,不過在卷三裡,有一點是很重要的,就是最好在選定題目後,不要立即下筆作答,最好可以在試題空白的位置上,用片言隻字記下每一題需要答的重點,作答時看著這些重點加以發揮就行了,這樣做有兩個好處:(一)
答題時只要專心去寫,不用再左思右想,速度自然加快;(二) 減少答漏重點的機會。
考試局列出來的卷三考試形式,十分有用,上面的粗體紅字尤其值得注意,綜觀歷年試題的題型,都離不開那段文字的描述,所以各位應多針對這幾方面預先做筆記,這樣,答題時便會方便得多了。「文學史」三字涵蓋面很大,令人無從入手,所以「課程指定之學習重點」十分重要,按著這個表去溫習,才有目標。
但即使按著這個表去讀,範圍也很大,很多東西要背,可以縮窄範圍嗎?答案是可以的,本人以為 (只是本人的看法,不同意的話,可以不理)
文學史一到現代那部份,資料十分瑣碎,十分難讀,其問題也較難答,況且平均每年八題中只出一題關於現代的,所以可以考慮不讀現代那部份,不過,放棄了現代後,其他的範圍要熟讀,否則會很危險
(即可能選不到懂得答的題目)。
翻看評卷參考,是需要的,因為能從中看出分數如何分佈和哪些才是作答的重點,使自己的答案更加準確,容易得分。如果,本人只是說如果,你比較懶,或者喜歡「臨急抱佛腳」的話,那麼你可以參考評卷參考和精讀,把要答的每一個重點用四字珍言或一個較短的詞組記下來,如果需要例子的話,再記幾個例子,答題時,自行對每個重點加以發揮,並加上例子,就應該不會太差的了。記緊在適當的時候寫例子,有些題目是見例子給分的。